文创

#

韩城县志

#

1.jpg

韩城县志稽校

清·乾隆《韩城县志》,浓缩韩城五千年文化之精粹成果,展现造就文史之乡之生动实践,在《史记》和韩城地域文化的研究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韩城县志稽校》,作为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是韩城城邑的百科全书,可以明地情、晓人文、知古鉴今。既是执政案头之必备之书,也是人文研究之重要史料,还是凝聚情谊之文化纽带,更是方家收藏之珍贵典籍。

《韩城县志稽校》分珍藏本、普及本,供读者选择。


《韩城县志稽校》编辑出版始末

 

校完清样,沐浴着夏日金灿灿的阳光,充满炽热和生机使我沉寝在特有的欣慰之中。当初下决心干这件事时,虽然也有一些的思想准备,但历经始料不及的艰辛,我忍不住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窗外,一层灿烂的光映亮了眼前高耸的大楼。大楼被照得金碧辉煌,它以那挺拔的身躯,庄重地向那璀璨的阳光致敬。

时间追溯到四年前。一天,几位昔日的同事暇聚,谈及对家乡文化的感受,时任韩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建华同志提议要我领衔对县旧志进行抢救性整理,并说“这是一件公益性文化工程,也是历史赋予咱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曾领衔编辑韩城文化系列丛书,有过一次锤炼,知其苦,亦知其乐,便欣然答应。

嗣后,我先征询文化界同仁的意见,大家一致认同,并为之出谋献策。接着,向市委、政府领导分别汇报,得到充分肯定。又在西安约见时任陕西省军区政委段进虎、西北大学副校长杨春德,听取对县志抢救整理工作的意见,俩人对家乡文化的眷恋之情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心。2011年6月,《韩城县志稽校》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专家审定,抢救整理工作正式启动。

县志稽校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古人云:“校书如扫落叶。”我愧学无专长,常为此感到不安,幸喜从版本搜寻到校点勘疑,从组织协调到审订出版,市委办、政府办和宣传部、档案局、方志办等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鼎力支持;参与稽校的冯学忠、薛宝丰、马忠合、党康琪等同仁更是和衷共济,精思苦酌。为研究解决稽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亦以边干边学的态度,多次拜访有关专家学者,与之交流切磋,遂渐渐昭昭洞达,胸中豁达。就稽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体例规范以及注意事项,逐一理清思路,形成共识。

在实施中,突出把握了五个环节:

一是选定版本。韩城现存五部旧志,在这些传世的历代旧志中,乾隆甲辰编修的县志,囊括史前至乾隆五千年之历史事件、地域物产、建制田赋、山川古迹、人物艺文等诸方面,内容系统,资料详实,具有代表性,使用价值高,选定予以稽校。以司马迁史记博物馆藏台湾成文出版社1973年《韩城县志》影印本为底本,以国家图书馆藏本为对校、韩城市档案馆和民间藏本为参校,拾遗补缺,择善而从。

二是构建班子。旧志整理是一项学术性、公益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参与者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有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为此,聘请了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的赵爽英三位博士(硕士)承担文字编辑,聘请了熟悉韩城地情、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冯学忠等五位乡土学者承担点校勘疑,又邀请西北大学袁锋等五位知名教授审稿把关,组成了专家教授、乡土学着、专业人员三结合的工作班子,确保了《韩城县志稽校》的质量。

三是发凡定例。遵循“尊重原著”、“古为今用”的原则,对稽校体例作了统一的技术性规定。以工作底本稽校仅限于文字,一般不改动原文,只以校勘的方式予以说明。校勘记的撰述以实事求是为出发点,除少数必须有进一步说明外,均客观列出异文或其它相关史料,不作定性。虽有异文或不同记载,如无关史事理解或不影响文意者,则不出校勘记。蕴涵于旧志中的作者观点及是非真伪由读者自己去理解辨别。

四是抢救保护。旧志作为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具有不可再生性,首在抢救保护,为后世留下一部内容完整、资料珍贵的信史。所以,编辑设计注重学术价值,尽可能保持古志风貌,繁体字,竖排版。对原志卷、目及记述层次存而不改,仅按现行文版式编排,划分段落,添加标点。印刷装帧方便收藏馈赠,珍藏版采用特种纸,古线装。稽校本与原著本相比,不仅便于阅读与利用,而且更便于保护与收藏。

五是城市名片。司马迁与他的《史记》,不仅是韩城历史文化名城的脊梁和支撑,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精髓。而韩城县志则是这一血脉与精髓的俗化、地方化。浓缩韩城五千年之精粹成果,展示造就文史之乡之生动实践,在传承民族文化上显得更朴素、更具体,有着独特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韩城县志稽校的编辑、印刷、装帧严格规范操作,力求精益求精,使之成为推介宣传韩城的又一名片。

《韩城县志稽校》分四册,计34万字,体例规范,内容浩瀚,资料详实,装帧精良,是一部值得阅读与收藏的地方百科全书和地域文明的教科书。《韩城县志稽校》的出版发行,首开我市重点古籍抢救整理的先河,填补了历史地情资料的空白,是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研究和传承韩城区域文化的一座里程碑。

尚文重教,是韩城人由来已久的行为理念。《韩城县志稽校》的编辑出版,领导重视支持,宿贤精心指导,文士众共乐从,各界关心备至,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愿和心血。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好事!一定要干好。”也多次接到一些老友、旧识、甚至陌生人的电话,或提供资料,或询问进度,或嘘寒问暖,关切之词,至今仍在耳边萦绕。四年之劳作,牵肠挂肚,魂牵梦绕,“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也。哪时节,每当我身心疲惫、频临崩溃时,或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时,或举步维艰、不知所措时,就会有热心人士从天而降,替我出谋划策,为我襄助排忧,帮我度过难关,令我感怀难忘。那时节,既便是一句温馨的问候,也能给我信心、给我力量。所以说,此书之完成,凝聚着韩城党政领导、学界宿贤、 商界精英对“文史之乡”的拳拳之心,和对方志事业的钟情关怀,我曾不止一次地感谢上苍,这是哪辈子修来的洪福,把抢救整理这一文化遗产的历史责任赋予我们,使我们能伴随着先贤的足迹,畅游家乡的文明历史。

《韩城县志稽校》作为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具有不可再生性。他是见证历史文化的载体,在传递自身沧桑经历的信息,同时也担当起传承人类文明的责任。保护好这一珍贵史料,传承历史文明,强化文化自觉,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化自信,是世代承传的历史责任。韩城自古有着良好的读书、藏书传统,在大力提倡全民阅读,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很高兴把这部书的快乐分享给各位学者、读者和收藏家,以期共同担当起传承韩城历史文明的社会责任。

                               司马迁史记博物馆馆长 秦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