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览

#

讲解员导游词

时间:2019-08-20   浏览:1032
 

游客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司马迁史记博物馆!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博物馆时的说: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要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在传承祖先的成就和光荣、增强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谨记历史的挫折和教训,以少走弯路、更好前进。”

《司马迁史记博物馆》着力于《史记》文化的收藏、研究、利用,全面展示《史记》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旨在让“史记”这颗璀璨明珠、穿越千古尘埃,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目前馆藏有《史记》文献册籍200多册(部)、《史记》名言书法300多幅,《史记》故事绘画、成语故事绘画200多幅;方志、家谱近百部。还特别展出标识秦晋黄河文化的历史信物—— “春秋·韩城鼎”。

下面,请大家欣赏一番博物馆的艺术精华吧!

首先,展现给大家是一尊亿万年前的古树木形成的遗体化石。

这尊诞生于神奇侏罗纪时代的化石精灵、伴随着美丽年轮与挺拔铿锵躯干、记载了地球历史演变的轨迹、叙述着天荒地老的传说,使传统审美与独特寓意为一体。由于他历史沧桑,处变不惊,临危不惧等特殊含义,昭示着司马迁《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贡献,堪为 本馆“吉祥之石”。

现在进入第一个陈列厅:

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韩城位于黄河之畔,采擷着龙门山的灵气,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孕育《史圣》司马迁。司马迁使韩城享誉华夏、享誉世界。

本馆根据现有条件,推出“文雄四海仰龙门”主题展,同时推出“《史记》精言妙语书法”、“《史记》故事绘画”专题展,供大家品读。感悟《史记》文化博大精深和深邃诱人,领略黄河文化明珠城市——韩城多元文化魅力和风采。

第一部分 传播“德”的

韩城有称谓,始于夏。夏分九州,韩城属雍州之域。《史记·秦本纪》:“禹凿龙门,通大夏”。雍州龙门,是韩城在四千年前的称谓。

西周,先为国,后为邑。乃武王之子韩侯伯的封国。

西周末、春秋初,为梁伯、芮伯的封国。秦汉时,韩城就是京畿重镇。

春秋至战国,秦与晋(魏)反复征战于韩原(少梁),长达300年之久。中原文化和关中文化在不断碰撞中交融。备受学术界关注的“春秋韩城鼎”亦称“晋姜鼎”,承载着春秋初期韩城变迁和文明的多种信息。

“春秋韩城鼎”兼容中文化与中原文化,是秦文化交融碰撞后形成的新文化体,对研究两周之际晋国的历史和韩城的历史地理均有重要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春秋韩城鼎”出土于北宋中叶。藏于宫廷宣和殿,失于“靖康之乱”。其形制、铭文等最早见著于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吕大临《考古图》和王黼《博古图》等。清乾隆《韩城县志》亦有著录。近代有郭沫若等学者相继述议

“春秋韩城鼎”,集形制之精妙、体量之庞大、铭文之完美于一体,见。《博古图》称:“铭文款识条理,有《周书誓诰》的文法;纹饰也精妙绝伦,可谓一时之冠。

韩城鼎具有很高的品级大盂鼎、毛公鼎齐名。是传布周公德政思想的重要礼器。

大盂鼎铭文是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要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毛公鼎铭文是宣王对毛公的诰辞,要求毛公应“慎身勤政,慎政明刑”。

韩城鼎铭文121字。铭文中“不暇荒宁”、“经雍明德”、“敏扬光烈”、“康柔绥怀”、“绰绾眉寿”辞句“自求多福”理念,蕴涵着为人之道、为政之德,闪耀着民族文化、智慧与文明的璀璨光辉。为韩城地域文化形成提供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的社会价值。

韩城鼎所民族传统道德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源,为人民大所喜闻乐受。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道德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具有丰富、积极的社会价值。 

第二部分:司马迁与《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从开始撰写到最后成书,经过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两代人的努力。司马谈长期担任太史令,有意以创作《史记》为己任,但生前未能如愿。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司马谈病危,嘱咐司马迁继承父业,完成《史记》撰著。
    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卒年无考。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修订的《太初历》正式颁布施行。开始了撰写《史记》。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因李陵事件得罪武帝,司马迁被处腐刑。遭受腐刑摧残的司马迁,更加坚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基本完成。原名《太史公书》。大约在东汉桓帝时,通行《史记》之名。
    《史记》叙事,始自黄帝,下迄西汉太初。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述中华民族三千年文明史。

《史记》版本的流传

司马迁撰述《史记》,在世时未能公之于世。到汉宣帝时,杨恽才将外祖父的著作公布。魏晋时期,《史记》流传稍广。晋末刘宋裴骃作《史记集解》;至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作《史记正义》《史记》三家注由此具备,奠定了《史记》通行文本的基础。
    《史记》三家注原本各自单行。把三家注合编刊刻始于北宋,但旧本早已失传。現存最早的三家注合刻本爲南宋建安黄善夫家塾刻本一百三十卷。今有两部存世:一为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所藏一百三十卷本;一为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六十九卷本。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国内所藏六十九卷,又借用日本藏本中的六十一卷,经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

清時期,《史记》通行的主要有明嘉靖萬曆間南北監刻二十一史本清乾隆武英殿本刻二十四史本清同治金陵書局刊行金陵本。金陵本是清末以來最好的《史記》精校本。中华书局1957年出版的《史记》以金陵本为底本

这里陈列馆藏主要缮本:黄善夫本武英殿本、金陵本、史记疑、史记评林等。

《史记》文化的传播

据史籍记载,在魏晋南北朝时,《史记》已流传到国外,首先是毗邻的高丽,即日之朝鲜,倍受高丽人的喜爱。至今仍保留雅爱《史记》的热情,被列为大学生的基本阅读书。

《史记》在日本流传最广。据考证,《史记》是在公元600604年之间传入日本,并立即在政坛产生影响。到了明清之际,《史记》东传日本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全。《史记》全本、选本、各种注本及工具书,无所不包。《史记》传入日本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极大重视,在政治、教育、史学、文学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本学术界有一支实力强大的《史记》研究队伍,并取得重大成果。日本的《史记》全译本和选译本有近百种之多,形成研究专著较重要的有近二百种。《史记觿》《史记会注考证》《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对中国学者研究《史记》也有较大的促进。

苏联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史和中亚西亚各民族时,广泛运用《史记》这部不朽著作的资料。19551222日,苏联学术界在莫斯科举行盛大晚会,纪念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诞生二千一百周年。

在西方国家美、英、德、法等国的汉学家也对《史记》很感兴趣。法国巴黎还成立了《史记》研究中心,这是国际上第一个专门的《史记》研究机构。

友好的文化交流

1956年,司马迁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这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做,也是全人类的骄傲。随着现代科学文化的进步,文化交流的加强,世界各国人民研读《史记》和尊敬司马迁的人越来越多。研究司马迁和《史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司马迁史记博物馆》成立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日裔学者吉冈和夫,为了推进这一跨越国界、福泽全人类的公益文化事业,联络实业界重镇——前川哲郎、安井信之等,20077月,成立非营利性团体——《日本司马迁史记博物馆收集寄赠促进会》。事务所设在爱知县名古屋,现有会员105位。几年来,先后四次捐赠《史记》文献典籍50多部,吉冈和夫还捐赠《史记》手抄本一部。为推介宣传《史记》文化作出不懈努力。

第三部分  龙门文脉旷后世

韩城,物化天宝,人杰地灵。古属“魁星”。

清乾隆《韩城县志》开篇云:“少梁龙门,实据山河之,危秦扼晋,古惟奥区。星云所系,疆域所分,载籍以来,乌容诬也”。

《春秋文曜钩》谓:华岐以北,龙门积石,西至三危之野,雍州也,属魁星。隋志曰:斗一至四为魁,魁一星曰天枢”。

按韩之分野,韩城属魁星“北斗入龙门图”在籍。

司马氏是一个很显赫的家族,世典周史。春秋末,移居少梁。八世祖司马错为先秦大将。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亦为为秦之名将。司马靳之孙司马昌,是秦国主管冶铸铁器的官员。司马昌生司马无泽,司马无泽担任汉朝市长之职。无泽生司马喜,司马喜封爵五大夫。司马喜生司马谈,司马谈做了太史公。

·乾隆《韩城县志》记:“司马迁有二子,长临,字与仲;次观,字何求。史通,临之孙也。莽封安汉公史通。史通避莽乱,偕逢萌居蒿阳,寻迁南阳。司马徽正临嫡系。”

司马徽,即《三国演义》中为刘备举荐诸葛亮的“水镜先生”的原型人物

春秋末,继司马家族移居少梁后,孔子高足子夏衍教西河。韩城崇文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长盛不衰。现今,发现古代书院、学宫遗址有15处之多。声名久远的有子夏石屋、少梁书院、殷济精庐和萝石书院、汪平书院。清乾隆《韩县志》记:北魏汉阳太守殷济晚年归里在少梁构筑精庐,讲述《史记》;隋末名儒王通弃官,在韩城设帐授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祖居韩城,晚年在韩城隐居,自称“香山居士”,传颂诗文。韩城巍山香山寺,因此而得名。

宋元至明清,韩城社会相对稳定,兴教育才持续发展。史誉:韩城“解状盛区”、“状元之乡”。据《韩城县志》记:宋代以来,韩城学子中进士者115名。明清韩城学子考取举人者544人、中解元者11人、取会元者2人。北宋张昪,官居龙阁大学士。直言谏天子,史称“股肱之臣”。金代郝鼎臣,连中三元,“天子称奇才”。明代,张士佩官居南京户部尚书,自谓“居官不取赎锾,迁官不用贿赂,居乡不行请托”;薛国观官至宰相欲推行新政,革新变法,惨遭杀害。刘荫枢居官“问贤不问亲”。云南巡抚任,爱民恤民,与夫人被称当地“刘爷爷、刘婆婆”。清乾隆年间,韩城学子王杰,殿试欽点状元,拜相辅政两朝,“端谨老成”。曾主持审理和珅一案晚年还乡,嘉庆诗赞“直道一身立庙堂,清风两袖返韩原”。

至近代,韩城贤人之士辈出,更是靓丽动人。

国学大师霍松林先生有诗:

梁山挺秀大河奔,携杖来寻太史坟。

酷刑千秋怨蚕室,文雄四海仰龙门。

图强伟业尊先哲,致富名言启后昆。

放眼当年耕牧地,高楼处处建新村。

 

历史的时空在变迁中发展。

适逢盛世。韩城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韩城,不仅在传承着先辈的丰功伟绩,而且在创造着更加灿烂的文明。

下面,请大家欣赏《史记》精言妙书法和故事绘画

《史记》精言妙语是《史记》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阔的历史内容,其中包含着许多典故,引出许多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大家在品读中仿佛置身于历史人物的环境,在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流,也可以作出断想和发挥,释放出语言蕴藏的思想火花。知古鉴今。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

领悟“为人之道、处世之理、修身之法、养性之规”。

各位游客,《司马迁史记博物馆》展出的只是《史记》文化的沧海一粟。《史记》博大精深,其丰富的蕴涵要靠各位细细品读。

但愿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文化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谢谢大家!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