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们都是追梦人】原来你是这样的 --记陕西司马迁史记博物馆馆长秦忠明

时间:2019-04-08   浏览:2179
 

2016年以前,新城区状元西街牌楼北侧的这座小庭院,是秦忠明的家;2016年以后,它变成了“司马迁史记博物馆”的馆舍,是秦忠明的命。

街坊们经常说:“老秦,你为孙子攒下了这么大的家业,得有几千万吧!”秦忠明却总笑着回答:“司马迁是韩城历史文化名城的脊梁和支撑,史记博物馆是韩城人民的。博物馆属法人性质,这些都是社会资产,我作为法人,只担负管理职责。”

“史记博物馆藏有《史记》明清古籍善本八部200余册,除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外,国内没有一家博物馆可与之媲美。”这是秦忠明最骄傲的事情。他说,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我们有这样一座博物馆,是韩城人对司马迁精神的尊崇和追随。

10.jpg

时间追溯至2002年,秦忠明离开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岗位后,并未过上打拳、养鸟的退休生活,而是前往西安,凭着往日工作的积累,承担起省纪委监察厅《党风廉政建设巡礼》一书的编撰工作。《巡礼》首发时,出席会议的人得知他是韩城人,纷纷与他畅谈,说能与史圣故里的学子共饮,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秦忠明说:“那次聚会让我亲身感受到:司马迁精神是闪烁在韩城人头顶的光环。”

2003年,秦忠明在西安注册登记陕西禹龙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开始承接各种文案策划工作。“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依然觉得很心酸,有时为办好一场展览,我一个多月不能回家,天天泡在办公室,上班30多年没吃过的苦,没承受过的压力,在那段日子尝了个遍。”秦忠明告诉记者,那时候虽然很累,却十分充实。高强度的工作带给他的不仅仅是丰厚的回报,还有逐渐扩展的人脉关系网络。

11.jpg

2004年,禹龙文化交流传播中心受省环保厅委托,承办“走进秦岭--保护生态环境书画展”,这使秦忠明有机会接触到陕西书画界众多有识人士。在西安工作的韩城籍老干部高英杰观看展出后,提议举办《史记》名言中华名人名家书画展。秦忠明说:“高老的建议得到韩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认可,我荣幸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说干就干,2005年3月,秦忠明开始书画展的前期筹备工作。他手写200封《征集书法作品函》,发给在秦岭生态环境书画展期间认识的书画名家,邀请他们参加书画展。陕西文坛泰斗霍松林先生得知此事后连称:“好事!好事!”“先生专门打电话、写信给他的弟子,嘱咐支持这一公益事业,还特意赋诗‘访韩城谒太史祠’。很快,近千名书法家的通讯信息被像霍老一样的热心人送到我这里,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们对《史记》文化的热爱之情让我深受感动。”秦忠明说,“那次展览收集到百余副书画作品,司马迁与《史记》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2005年11月,秦忠明与朋友合作,申请注册登记陕西司马迁史记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个有关司马迁与《史记》的专题性博物馆。新华社驻陕记者率先撰写“司马迁史记博物馆落户韩城”一文,后省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业界朋友得知后纷纷尽己所能,支持他、帮助他。“那时,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好事!一定要干好’。日本《史记》研究学者吉冈和夫专门找到他,说:“这是在为一位伟大的人、干一件伟大的事”。秦忠明说,这句话代表了外界对司马迁史记博物馆的全识。

这些年,秦忠明一门心思扑在博物馆的运行发展之中,先后在国内外举办8场次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四渡日本与当地民间组织友好交流,通过征集购买、接受捐赠等方式征集藏品1100余件,常年免费陈列展出。同时,撰写200余万字的书稿,出版3部专著,发表6篇论文,创意复原灭失文物春秋韩城鼎。

这份辛劳的背后是对家人的万般愧疚。2012年,西安市出台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得优惠政策,他谢绝朋友的挽留,把博物馆藏品全部搬回韩城,暂时寄存在市档案馆。2016年,举办建馆十周年庆典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他就把自家三层庭院腾出来,陈列展出藏品。“为了清空所有房间,我把儿媳的嫁妆一股脑搬进临时租用的小屋。不久,儿媳上完夜班从渭南赶回看望我们,中午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车里将就。”说到这里,老人不禁泪流满面,这些年,他把所有赚的钱都用在博物馆的花销上,儿子、女儿至今还还着房贷,他觉得自己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转眼15年了,秦忠明老了,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拼命工作了,但他依然执着地操持着博物馆的运行。他说:“《史记》有语,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成”。作为司马迁史记博物馆馆长,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他说:“很多人逛完司马祠觉得不过瘾,专门来到博物馆,再次感受司马迁文化的魅力。自己当初的规划构想,正在司马迁祠景区陆续显现。”他期盼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合作,让这些“宝贝”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人了解司马迁、了解韩城,让“史记”这颗璀璨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绽放出灿烂的光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