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迁与《史记》

#

王子今主編『秦史與秦文化研究叢書』出版

时间:2022-03-07   浏览:780
 

21.jpg

22.png

内容简介

《秦思想与政治研究》分天命与国运、诸子与秦政、统一与思想控制三编共十六章,分别从戎狄之俗与秦国历史之路、封禅与文化认同、阴阳五行与秦朝政治、先秦诸子学说与秦朝政治之关系、秦政具体政策探微等方面,详细阐述秦部族的发展历史及秦朝政治与先秦思想之关系材料依据传世文献及里耶秦简、岳麓秦简等。本书阐释了秦的政治措施,以及其政治措施形成的思想背景,对现阶段思想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本书的创新点颇多,如关于墨家参与秦政的原因分析、关于书同文背景下“十五篇”“史书”问题的分析、关于“以吏为师”“依法为教”的来源于表现、关于秦始皇出巡刻石与社会治理关系的论述,都有与现有观点不同的创新之处。这些创新点的论述,都是围绕更好地展现秦及秦朝思想文化演进和现实政治施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这一中心展开的。

作者简介

臧知非,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专业博导,出版著作《秦汉史》(合著)、《周秦社会结构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纲》、《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合著)、《分职定位:历代职官制度》、《周秦汉魏吴地社会发展研究》等专著,发表先秦秦汉史论文百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国家教育部、江苏省社科项目多项。


23.png

内容简介

官吏法”是指针对官吏而制定的法律,涉及官吏选举、权限、职责、待遇、升迁、考核、职务犯罪等多方面的内容。《秦官吏法研究》分为择吏法、考核法、罚罪法、赏功法、权益法及官吏之职责六章,以传世文献和岳麓秦简、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等出土秦简为史料依据,参考了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对秦官吏的选拔任用、职责权限、考课黜陟、罪讞惩处、封赏酬赐以及权益保障等法律内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研究,该项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秦代国家政权组织、运转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的认识,有助于对秦代依法治国、依法治事、依法治吏的治国理念的总结。

作者简介

周海锋,湘潭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秦汉简牍整理与研究工作,参与整理岳麓秦简、走马楼西汉简和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主要著作有《岳麓书院藏秦简(肆)》《岳麓书院藏秦简(伍)》(均为参编组骨干成员),在《中国史研究》《简帛》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24.jpg

内容简介

《秦都邑宫苑研究》是作者在新的考古资料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2000年出版的博士论文《秦都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完善,依托近20年新发现的秦考古资料,并将秦都邑附近的苑囿、陵墓纳入研究范围,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对秦都城体系的认识更加全面与科学。通过对秦人立国至秦朝覆亡数百年间的都邑、宫苑、陵墓建设及其发展历程的详细考察,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制度文明的层面,揭示了秦文明的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

作者简介

徐卫民,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秦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秦汉历史和考古、历史地理学、文化遗产学等的研究。著有《秦都城研究》《秦公帝王陵》《秦汉历史地理研究》《秦汉历史文化研究》《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秦始皇本纪》等30余部著作。

刘幼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博士,不错经济师。主要关注智能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领域的应用,曾获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从事与产业结合的文化遗产管理研究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


25.jpg

内容简介

以往之秦代历史文化研究,多着眼于制度、政策、名物等方面的研究,而对秦代农业关注较少,实际上,秦代农业在当时已经高度发达,秦人开发运用水利工程技术、铁犁牛耕之法,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的较大发展是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个封建王朝的物质基础。樊志民教授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秦汉农业史研究,《秦农业史新编》是在他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经过修订、充实与提升而形成的新著,此书作为国内外部关于秦农业历史的学术专著,属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次全面搜集、审视、整理秦农业历史资料,初步确立了秦农业历史资料的分布范围与利用体系;次划分了秦农业历史发展序列,全面反映了秦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推动了秦史研究的深入;书中所提供的研究结果表明秦农业并非传统史学所习认之比较落后,而是不断发展进步并渐居六国之先,从经济角度深化了秦并天下的历史认识;书中对秦某些具体史实的考订与认识,具有拾遗补阙、推动研究深入之用。

作者简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农业部传统农业遗产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家社科基金历史组评审专家、农业部优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西北与秦汉农业史、农业开发与环境史、农业文化交流史等方面皆有深入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秦农业历史研究》《问稼轩农史文集》等专著十余部。


26.png

内容简介

《秦祭祀研究》分为“秦人的神灵系统及特点”“赫赫上帝——秦人的上帝祭祀”“宗庙之灵——秦人的祖先祭祀”“祷于山川——秦人的山川祭祀”“引用五行说对秦之影响略探”“秦巫略探”“《山海经》与秦之关系探索”“灵山之巫——兼论血池遗址发现的意义”“秦代祭祀的意义”九章,将地理范围锁定在关中地区,以《山海经》《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为基础,利用出土墓志资料、碑刻资料、地方志中的祠庙志、文集笔记以及民俗学的调查资料,阐述秦祭祀系统融合六国祭祀系统的发展过程,论述秦祭祀系统独特性的同时,阐明秦祭祀系统对汉代的影响。本书通过对秦祭祀体系的研究,阐述秦在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过程中采取的信仰措施,分析正统意识形态向民间社会的渗透,以及中央王朝如何通过制定祭祀政策对各地民间信仰现象进行干预、指导。

作者简介

史党社,西北大学历史学研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秦史、秦文化与文献研究。代表著作有《墨子城守诸篇研究》、《日落西山——秦人历史新探》等,承担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秦统一及其历史意义再研究”,并在《中国史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27.png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秦统一历史进程中君主权力的巩固与发展,聚焦“集权君主制”下与秦君关系密切的政策、口号、名号、信物,进而从这四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政策探讨商鞅“农战”政策推行及与“君——官——民”政治结构的互动;口号探讨秦君臣“并天下”政治表述的产生过程及其意义;名号探讨秦自战国献公、孝公以降君主称谓的使用变化与“皇帝”名号的出现;信物主要围绕兵符、帝玺与玺书,梳理制度源流,揭示政治文化意涵,进而思考君主在军事、政治活动中的角色及地位。以往之秦史研究,“政策”内容虽然系统、明确,但是执行情形却会存在调整、产生波动;有关“口号、名号”的思考,学界之前措意较少,梳理相关“口号、名号”,有助于体察战国至秦统一政治秩序的演进;而“信物”政治意涵丰富,诠释着秦君在秦统一过程中的角色及定位。本书立足史料,旁征博引,钩沉典籍,分析细致而深入,读者在了解秦代种种变革举措之后,便能理解秦“初并天下”的政治现实之顺理成章。

作者简介

孙闻博: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国秦汉史、出土文献、中国古代政治史,出版有《秦汉军制演变史稿》等专著数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28.png

内容简介

《秦战争史》系统地考察了秦战争的全过程,分为乱世开国、称霸西戎、关中徘徊、走向强盛、东扩南进、全面开战、统一天下、攻守兼顾、帝国崩溃九部分,详细展现了秦部族自秦襄公开国到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到秦王子婴出降、秦帝国崩塌的全过程,较好地展现了秦战争的全貌;同时注重将战争与政治、外交、军事谋略等相结合,揭示了秦战争史的阶段性及其特点,探讨了一些重要战争的起因、经过、克敌制胜之奥妙、影响等,深入地探讨秦国的崛起、统一和崩溃问题。对于秦史和秦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作者简介

赵国华,河南镇平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台湾地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秦汉史、军事史和学术史研究。

叶秋菊,河南南阳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湖北省东汉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出版专著《秦汉诏书与中央集权研究》,在《史学月刊》《江汉论坛》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29.png

内容简介

《秦礼仪研究》通过对秦人婚礼、宾礼、丧礼、祭礼四种礼制活动的考察,探讨秦国和秦朝诸多礼俗的主要仪节和演变历程,重新审视秦国和秦朝的礼乐文明,以修正战国以来人们对秦“虎狼之国”“无礼义之心”的误解,复原秦人民风古朴、谨守法礼秩序的礼义形象。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秦周文化恐非同源,但秦人在立国前后即接受周文化并全面学习周礼,其礼制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绝非所谓的“无礼之邦”。秦人在学习周礼的同时,始终保持自身特色并注重礼法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尊君抑臣的秦礼秦法。秦人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其影响力扩展至当时的全中国范围,很终奠定了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的制度模式和文化基础。

作者简介

马志亮,武汉大学国学博士,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礼仪制度和文化线路,著有《武昌老建筑》《文化线路在中国》等。


30.png

内容简介

秦政治文化的变迁,是一个历史过程,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领土的扩大,各种流派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国家逐步走向统一,单纯的依法为治以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大一统政治文化应运而生,吕不韦来到秦国被任命为丞相,在秦国的军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虽然死于政治斗争,但他的政治思想对后来秦始皇时代的政治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是保证不可低估的。


31.png

内容简介

《秦法律文化新探》对秦法律文化的渊源、流变、内涵、特色、影响和历史地位等问题一一进行了探究、分析,内容涉及刑法、民事法、经济法等各方面,尤其是深入论述了秦的司法文化和监察文化,阐释了监察文化对中国的行政体系的深远影响。将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考古资料相结合,将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并吸收了学界对秦律、秦文化的近期新研究成果,为一部较为简明而又能反映秦法律文化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的专著。以往囿于传世文献,讲述秦与秦朝的历史,多偏重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方面;即使论述秦法制史、秦法律思想史等内容时,对作为法制灵魂的法律文化,特别是对秦司法文化和监察文化的论述,甚或存在缺略现象。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可以称得上填补空白之作。

作者简介

闫晓君,陕西武功人,西北政法大学教授(二级岗位),长安学者,博士生导师,西安市政府参事,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律史学会文献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新世纪很好人才,省级优势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在《法学研究》《中国史研究》《国学研究》《法学》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出版《秦汉法律研究》《出土文献与古代司法检验史研究》《陕派律学家事迹纪年考证》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金等项目6项,多次获司法部、陕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科研奖励。


返回